一、花绒寄甲防治技术应用背景
林草有害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它们会破坏农作物、林木、花卉、果蔬等植物资源,危害人畜健康,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如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同时又是松林的重要蛀干昆虫。松墨天牛会蛀食树干和大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组织,影响水分、养分运输,松材线虫又会趁机进入松树内部,引起松树枯死,严重降低松树出材率、材质,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对农林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阻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防治技术库应运而生。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库包括多种防治技术,如物理防治、营林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本文主要介绍生物防治下的防治技术——花绒寄甲。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下面介绍的花绒寄甲防治技术就是一种以虫治虫的典型应用。
松墨天牛
二、花绒寄甲防治技术简介
(1)原理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同物异名D. longulus Sharp原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坚甲科Colydiidae,后独立出来成为穴甲科Bothrideridae昆虫,别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木蜂寄甲和缢翅寄甲等,2004年杨忠岐认为这种甲虫为寄生性昆虫,故将其中文名改为更能反映其生物学习性的名称--花绒寄甲。花绒寄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大型天牛(如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松墨天牛、星天牛及刺角天牛等)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也是松林的“守护者”,具有寿命长、寄主广和释放期长等三大特点,是天牛类害虫的克星。
花绒寄甲
花绒寄甲兼有寄生和捕食的能力,幼虫多以寄生为主,成虫以捕食为主。花绒寄甲分布较广,根据动物区系划分来看,其分布范围跨越古北区和东洋区2大区系,具有较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在我国分布的主要省份有:辽宁、上海、山东、江苏、广东、安徽、湖北、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宁夏和甘肃东南部。目前,室内人工繁殖已获成功。
花绒寄甲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成虫寿命和产卵期最长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的发生主要与其寄主天牛的种类有关,一般栖息在有寄主存在的树木上,而对栖息环境的立地条件要求并不高。有研究人员补充调查发现,花绒寄甲的主要寄生期是寄主天牛的老熟幼虫期和蛹期,攻击的最佳时机可能是天牛的预蛹阶段。花绒寄甲为昼伏夜出性天敌、复变态。将卵产在天牛排粪孔附近的树皮裂缝下。从卵发育至成虫需40d左右,整个幼虫阶段在10d以内完成。1龄幼虫具足,为闯蚴型,孵化后十分活跃,依靠其发达的胸足爬行,寻找寄主,一旦发现合适的寄主,随即附着在天牛幼虫腹面的节间缝处,以免被天牛幼虫咬伤或蹭掉,然后通过锋利的镰刀状且中空的上腭分泌毒素将寄主麻醉,随后脱掉胸足而成为蛆型,将头部插入寄主体内固定取食,营寄生生活。仅需5~9d,花绒寄甲幼虫可将天牛幼虫取食殆尽,然后吐丝做茧,化蛹其中。蛹期一般为25~32d,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咬破茧壳爬出,有时先食尽茧壳再爬出虫道外。成虫杂食性,有时也营捕食,可取食枯朽的树皮、木块、天牛幼虫或其他昆虫的尸体。白天隐蔽在树皮裂缝或虫道等处,但以枝桠处较多,以枯枝、落叶和树干的老表皮为食。为典型的夜行性昆虫,大多在黄昏至第2天早上活动,成虫具有较强的啃咬木材的能力,有聚集习性,善爬行,飞翔能力较强,有研究表明,成虫1次飞行的距离大于14m,受惊扰停止活动成假死状,稍停片刻后迅速爬到隐蔽处躲避起来。成虫主要是通过化学气味找到寄主,并在寄主附近选择合适部位产卵。成虫存活期长达3a,部分甚至达5a以上,耐高温,耐低温,耐饥饿。
(2)适用范围
可用于防治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栗山天牛、云斑天牛、松墨天牛、星天牛、刺角天牛等个体较大天牛。
(3)技术要点
人工繁殖:多年来花绒寄甲一直以人工助迁为主,其繁殖主要采用光肩星天牛幼虫及替代寄主黄粉甲,其幼虫的人工饲养主要以使用人工饲料和替代寄主混合饲养。在饲养过程中,花绒寄甲卵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发育对温度相对敏感,发育速率较快。花绒寄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0.33)℃,有效积温为(126.09±9.58)d.℃,最适宜饲养温度在22℃左右,可获得最大产卵量。
林间释放技术:以应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为例:
释放时间。在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时,以将卵卡与成虫同时释放为最佳方法,可提高防治效果。应用卵卡时,以4月下旬和8月下旬为好。在天牛幼虫进入活动期后和尚未羽化前,选择近期无雨、风力不大,气温适中和天气晴朗的时期释放。放卵时间在上午9:00~11:00。
释放方法。卵卡尽量靠近排粪孔,使卵卡边缘尽量紧贴树皮上,以便幼虫孵化后能够顺利爬向树皮,寻找到天牛幼虫并迅速寄生。最好是在排粪孔上方悬挂卵卡,以防止排粪孔处流出的树液浸蚀和虫粪的冲撞。卵卡尽量固定于树体的遮阴处,以防止阳光的曝晒,以便于新孵出的花绒寄甲幼虫能迅速找到天牛幼虫和蛹。成虫释放要选择傍晚日落时分至天黑后进行,在傍晚或晚上释放后,成虫比较活跃,能迅速爬行或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释放量。根据排粪孔的数量确定释放量。一般10个排粪孔/株以下,释放60~160粒卵或3~5头成虫;10个排粪孔/株以上,释放220~800粒卵或6~8头成虫。或释放卵以天牛和花绒寄甲比例1:50~80。释放成虫以每株3~5头,释放点间隔10~15m。
效果评价:由于林间调查天牛被害株率和虫口数量及防效时,不可能将林中的树木都剖开一一检查,故以排粪孔的数量和状况来表示。调查被害株时以有新鲜虫粪的植株为被害株。在花绒寄甲释放后的防效调查中,统计天牛是否被寄生时,以受害株的排粪孔停止排粪,没有新鲜虫粪排出为准。因为花绒寄甲为抑制性寄生习性,一旦天牛幼虫被寄生即停止取食,不再向外排粪。若有新鲜虫粪继续排出,则统计没有被寄生。因而用虫口减退率而不是用直接的寄生率来评价防治效果。检查时主要调查原标记的新鲜排粪孔数量。
(4)注意事项
应用天敌防治区不能同时进行化学防治,释放天敌前,应做好预测预报和林间调查,准确掌握害虫发育进度。尽量避开阴雨、大风等不利天气,若遇此类天气,应及时补放。
三、花绒寄甲防治的优点
1. 环保安全:花绒寄甲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方法,与化学农药相比较安全,减少了对环境以及其他生物的污染。
2. 高效防治:花绒寄甲可自寻寄主、适应性强,杀虫目标明确,它能够在虫体内繁殖并杀死害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等蛀干害虫。
3. 经济:与常规方法相比,花绒寄甲的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强度也相对较低。
4. 持久性:花绒寄甲可以在植物上长期存活,持续控制害虫的数量,因此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和防治效果。
5.对其他生物无害:花绒寄甲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明显的影响,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6. 适用性广:花绒寄甲适用于各种作物,包括蔬菜、水果、花卉等。
综上所述,使用花绒寄甲防治松墨天牛等蛀干害虫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环保安全又经济且可持续的防治效果。
四、花绒寄甲防治技术应用发展
近年来,在天牛防治方面,花绒寄甲防治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以防治松墨天牛为例,各年度在防治过程中应用花绒寄甲防治技术数据展示(数据来源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系统)
五、结语
花绒寄甲防治技术作为一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它在环保安全、高效防治、经济节能、长期持续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逐渐成为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防治技术,且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实际效果,使生物防治工作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安全无公害的防治效果。保护松林资源,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安全,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推广和使用这项防治技术,为实现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