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林业自然保护区出发分析这个系统的系统要素,结构,环境,行为,功能,特性。林业系统工程所要处理的是林业这个复杂性系统的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林业和国民经济个部门之间的相关关系,涉及到合理的土地利用、林业生产结构、林业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林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发展等问题。
一、系统的定义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些部件组成的,为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按照数学的观点来看,系统是若干元素的集合。
二、系统工程定义
林业系统工程就是把林业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科学地管理森林资源,合理地组织林业生产的一门工程技术。林业系统工程所要处理的是林业这个复杂性系统的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林业和国民经济个部门之间的相关关系,涉及到合理的土地利用、林业生产结构、林业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林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发展等问题。其本质是,在对以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林业各个要素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林业系统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决策和实施,并不断进行反馈控制与调整等组织管理,以使林业获得最优的发展过程和最佳的综合效益。
三、六大林业系统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Green for Grain Project)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前五大重点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第六大重点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木材的供需矛盾。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专门保护和管理,并具有法律保证,得到长期保护的特殊地域的总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是生物多样性“银行”,是基因库,对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此外,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a.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
b. 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采用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生物保护区的基本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圈模式,其中,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良好的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能缓解生态压力,合理的利用当地条件也能创造出社会和经济效益,实施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促进地域代表性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发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蓄洪水、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扩大碳储量等生态功能,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构筑国家生态屏障。
参考文献:
1、李际平.林业系统工程基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
2、印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理论与实践(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周世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四川林勘设计,1997,(3):37-40
4、张路,欧阳志云,徐卫华,李智琦,朱春全.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念的长江流域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9):1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