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生态概况
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已经达到 1.75 亿 hm²、森林的蓄积量为 124.56 亿 m²、森林覆盖率是 18.21%。其中,人工林的面积为 0.53 亿 hm²、蓄积量为 15.05 亿 m²,人工林面积排在世界首位。总体而言,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林木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林业结构发展态势合理良好。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意义
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和天然林保护,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林业生态保护区和天然林保护区资源丰富,其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产业,可以有效改变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同时,还可以发挥林业在资源和气候上的优势,发展特色森林产业,从而形成特有的农业体系,完善农业结构,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具体实施方案
对林业生态与天然林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政府要在资金和技术层面上加大对林业的投入。首先,加强对林业的财政预算投入,建立林业生态工程专项基金,并要实现专款专用。其次,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加入保护行动。建立相应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林业基金的使用监管,从制度上完善林业保护的具体实施。
森林资源不仅包括树木,还包括各种野生动植物,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林业是森林资源的经营行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天然林自然的生长周期、面积、可再生性极强的物种等方面的保护,可以借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法,实行森林管护责任制。这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责任制,它总结了以往的经营和管护经验,实行承包到户、承包到人的原则,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和权利。
制度是一切行动的保障,因此,对于林业生态与天然林的保护也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激励奖惩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林业保护中的受益者,可以协商征收补偿金作为补偿基金,将林业生态保护和受益者利益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分级管理、分级补偿、赏罚分明、责任到人的采伐政策,从而确保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于违法行为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并且有计划、有主次、有步骤、有组织地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相互监管,切实做好林业和自然林的保护措施。
林业保护作为一种国策,应做到全民参与。虽然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状态有了较大改善,但这种改善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的均衡发展。因此,除了依靠政策上的制约,还要呼吁全员参与到森林保护行动中,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意识到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林业保护的良性发展。
结语
文章来源:
生态绿化 期刊 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措施分析